讀取中...

認識瀛社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認識瀛社 navigate_next 瀛社簡史

瀛社簡史

  臺灣瀛社詩學會簡史

臺灣瀛社詩學會成立於日據明治四十二年(1909),原名瀛社。緣於臺灣自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淪於日據,全省各地士紳與知識分子,為謀保存我國之固有文化,不為東夷所淪沒,乃競相設立私塾,組織詩社。由於有志之士,多為地方領導人物,故登高一呼而望風響應。各地詩社,蠭然蔚起,全臺統計,數且數百。其中以臺南南社、臺中櫟社、臺北瀛社為箇中翹楚,鼎足而居領導地位。嗣經數十年遞嬗變遷,南、櫟二社,聲燄相繼熸熄,唯獨瀛社巋然獨存,且活動未曾稍戢。


先是原籍臺南,旅北任職《臺灣日日新報》編輯之謝汝銓與記者林馨蘭倡首,明治四十二年三月七日假艋舺平樂遊旗亭召開成立大會,時為農曆二月十六,乃民俗花朝之翌日,故以花朝為社慶之日。成立之初,社員約八十人左右,就中領有茂才以上功名者即達二十餘人,其他亦皆島中碩儒。嗣後亦有閩省俊彥及旅居日本僑商慕名加入,可說是俊才濟濟。成立迄今,社員總數已達六百餘人。


成立之時,未置社長。至大正七年(1918)七月十五日始公推洪以南(逸雅)為首任社長。昭和二年五月十三日洪氏謝世,眾推副社長謝汝銓(雪漁)繼之。謝氏於民國四十二年下世,社長一職由魏清德(潤庵)續任。魏氏卒於民國五十三年,繼由李建興(紹唐)任第四任社長。六十七年,李氏因病堅辭社長職,續推杜萬吉(迺祥)繼之。民國八十八年創立九十週年社慶紀念會上,杜氏以高齡九十有五辭社長職,由黃寬和(鷗波)接任。黃氏於九十二年八月謝世,改推副社長陳焙焜(佩坤)接任。陳氏卒於九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嗣於九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假臺北市天祥路吉祥樓餐廳,召開臨時社員大會,討論本社未來發展計劃及社長繼任人選事宜。社長之選舉由以往之推舉制,改為選舉制,並參照人團法之規章,明定社長之任期三年,連選僅得連任一次。選舉結果,由林正三當選第八任社長。


社際活動方面,自大正四年起,陸續與桃園桃社、新竹竹社舉辦聯合課題徵詩,及每年分四季輪流舉辦擊鉢吟會,其中春、夏兩季由瀛社主辦,秋、冬兩季由桃、竹兩社輪流主辦。一直持續到大正十二年(亦即民國十二年),三社聯吟會長顏雲年謝世後,始告終止。


瀛社歷來之主要活動有:大正十年十月小春,曾假臺北春風得意樓舉主催首屆全臺詩人大會。十一年三月假顏雲年稻江別邸開創立十五周年紀念會。十三年四月舉辦臺灣全島聯合吟會於臺北市江山樓旗亭。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三月開全島聯合吟會於蓬萊閣。七年花朝,創立二十三周年社慶,於臺北孔廟舉開五州詩人聯吟大會。十二年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會,二月十四日開於萬華龍山寺會議室。同年之全島聯吟大會,亦由瀛社有志吟會承辦。嗣因中日關係風雲驟變,日方取消《臺灣日日新報》之漢文版,其中瀛社活動時斷時續,散見於《台灣日日新報》《師報》《風月報》《南方雜誌》等刊物中。


戰後,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十三日,瀛社成立四十週年,社友李建興為兼祝其母白太夫人八秩壽辰,以瀛社名義,召開全省聯吟大會於瑞三大樓。共有詩人三百餘人出席,時監察院于院長右任、前陜西省主席祝紹周、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先生等,自大陸遷臺,首次與會。四十八年詩人節召開全國大會於太平國小,次日於靜心樂園舉行瀛社五十週年紀念會,于院長右任、賈院長景德諸老與會。五十八年創立六十週年紀念,於三月廿九日(青年節)假臺北市敦化北路民眾團體活動中心召開創立六十週年紀念會暨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與會社員及與來賓五百餘人。


民國六十二年,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籌組中國詩社聯合社,於六月廿七日邀請全省二十一縣市詩社負責人,在臺北中山堂光復廳召開第一回籌備會。各縣市詩社負責人三十餘人出席,推時任瀛社社長之李建興氏為主席。商訂組織規程及各有關事項,議決由瀛社及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負責進行籌組工作。翌日由李社長招待續開擊鉢吟會。同年八月十八日于臺北市中山堂堡壘廳召開創立總會,通過會則,共推李建興為社長,陳皆興、易大德、陳進東為副社長;蔡錦棟、白劍瀾、王天賞、杜萬吉、劉斌峰、吳松柏、王大任為常務理事;聘江紫元為秘書長。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共七天舉開世界詩人大會:十一日下午舉辦歡迎世界詩人酒會於圓山大飯店,次日上午於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開幕典禮,第三天上午歡迎世界詩人全國聯吟大會於大龍峒孔廟舉行。國內詩人五百餘名、來自世界四十七國及僑居海外之中國詩人約一百五十名參加觴詠與觀摩。


民國六十八年創立七十週年社慶紀念大會,三月十一日開於臺北市重慶南路民眾團體活動中心大禮堂,除社員五十餘人出席外,有張維翰、谷鳳翔、易大德、周樹聲、成惕軒、吳萬谷、陳皆興、林衡道、石永貴等名流蒞臨指導,全省各地詩友前來觀禮聯吟者則達五百餘人與會。七十八年創立八十週年社慶,三月十九日假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開全國詩人聯吟大會,社員及來自全國各地詩友四百餘人。八十八年創立九十週年社慶,於三月二十八日假臺北市濟南路一段開南商工大禮堂舉開全國詩人聯吟大會,來自全國各地之詩友逾四百餘人與會。


民國九十四年林社長接篆伊始,因體認藝文與網路資訊科技結合之重要性,乃於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架設專屬網站完成並上線(網址:http://www.tpps.org.tw/phpbb/)。且因有感於詩文藝術應與社會結合,以提昇全民文化水準,故致力推動藝文生活化、社區化,並籌辦社員詩、書、畫聯展,於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假文山區萬芳畫廊展出。復著手瀛社史料之搜集、整理與編纂。此外,更積極籌劃向有關機關辦理立案登記,於同年一月七日召開「臺灣瀛社詩學會」發起人會議暨第一次籌備會議於萬芳醫院五樓第七會議室,至同年四月十六日召開成立大會,五月順利向內政部報准完成立案。


本會自民國九十五年立案以來,歷經林正三、許哲雄、周福南、黃鶴仁諸位理事長及全體理監事與會員之戮力經營,會務蒸蒸。第三任理事長許哲學更於民國一○二年購置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房舍一層,作為本會檔案、文物、史料、書籍之貯放場所,並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登記為社團法人,為臺灣地區甚至於大中華地區,設為社團法人之先聲。惜乎第五任理事長任內,對於詩學不甚重視,而偏向於謎學方面。且於向法院聲請變更登記時,因資料不齊通知補件而未予理會,至未能完成登記手續。直至第六屆林正三理事長任內,歷經數月奔波,方始重新完成登記手續。林氏並組成網路資訊團隊,重新建構網站,以期合乎資訊科技及線上教學之潮流。


綜觀四百年來我臺文學,自始即以詩為主流。諸如茶歌、山歌、歌仔,無非詩也。海澨山陬,無方不在;樵夫牧豎,無人不歌。早期文人,率皆以詩為能事。詩,與夫全民日常之生活,可謂息息相關,亦是吾人生活之點滴記載。《禮記•經解篇》云:「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大凡陶冶性情、轉移風氣、敦勵品德等,莫不以詩教為先務。更由於詩的本身和諧之聲調,吟誦起來,特具抑揚頓挫之旋律美。能於潛移默化中,導人心於敦厚和平,故得以歷久而不衰。觀乎目前社會上暴戾之氣充斥,未嘗非因國人缺少人文素養及有司不注重詩教之緣故。吾等深感於欲轉移社會風氣,唯有推動讀詩、寫詩與吟詩,利用詩教之功能,導人心於溫柔敦厚。因之本會之業務重點,旨在指導國人認識古典詩詞之美,藉諸文藝以陶冶性情,淨化人心,並弘揚故有文化。


目前國內通行鄉土語言中之閩南語及客語,不論語音或讀音,皆仍保持唐宋時期之中古音聲調,對於古典詩詞之平仄,可謂出口即辨,此有助於臺灣古典漢詩之推廣。且近年來舉國上下,正在極力推行鄉土母語教學,本會成員對於鄉土語言之正讀、正寫,皆屬學有專精之士。為積極配合政府推行母語,弘揚本土文化之政策,莫不致力於閩南語之研究與教學,使人人皆能說出正確之閩南語。九十六年度亦獲臺北市文化局補助成立古典詩學及閩南語推廣研習班,以致力傳統漢詩與母語之傳承工作。會中成員亦有受聘各社區大學與民間團體任古典詩文及閩南語之專任講師者,如本會理事長林正三即曾任松山慈惠堂、臺北覺修宮、基隆中原正音班等民間單位詩文及閩南語聲韻講師,並曾遠赴彰化鹿港社大授課。本會理事蔣孟樑及王前先生則任基隆書學會之詩文講師,吳秀真於松山社大擔任閩南語詩詞吟唱講師,楊振福先生則任臺北市多所社區大學詩詞教學講師,洪淑珍曾任臺北文化局古典詩吟唱指導講師,余美瑛等任臺灣省城隍廟漢語詩詞吟唱講師,其他會中成員,亦皆戮力同心為傳統文學及地方母語教學奉獻一己之所長。


此外,古典詩之作用,不單在於詩之本身,尚有許多日常之應用文學,須仰賴深諳詩文之學者耆老,如婚喪喜慶之喜聯、輓聯、壽聯等之撰作,茍非有古典詩學相當程度之造詣者無法勝任。而各地寺觀祠廟所用之楹聯,若非專精於此道之古典詩人,即無法撰擬。如不知平仄格律與對仗之法及應表述內容而隨意撰作,必將貽識者之譏,且一棟廟宇之是否具有文化內涵,明眼人一望廟門上楹聯之文詞與書法,即可一目瞭然。猶憶某一家道宮,原為數百年之古蹟,因重修而將前人之題聯削去,改由乩童扶鸞之詞句,後經行家點出謬誤,而不得不重新刊過。本會成員,乃是地方寺觀祠廟楹聯創作之諮詢對象,古典詩學之重要如此,吾輩詩人能不興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