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詩學教育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詩學教育 navigate_next 聲韻學 navigate_next 音韻闡微之校證與閩南語之音讀

音韻闡微之校證與閩南語之音讀

點閱次數:138
本帖最後由 惜餘齋主人 於 2017-4-27 16:35 編輯

代  序
《音韻闡微》一書係清康熙時李光地、王蘭生等奉敕編纂之有關漢語聲韻學之官式典籍,至雍正六年(1728年)方始完成。全書按讀音收一萬六千餘個漢字,依其收韻分別隸于平水韻一○六個韻部,可以說是集歷代韻書之大成。該書運用等韻學原理去劃分音類,改革韻書體例,使用新的「合聲」反切,如「公」字舊用「古紅切」,將之改為「姑翁切」;「巾」字舊用「居銀切」,將之改為「基因切」等。換言之,新的「合聲」反切,就是上字採「支」、「微」、「魚」、「虞」、「歌」、「麻」等不帶韻尾之字,下字則採不帶聲母之「影」、「喻」(「為」)諸紐之字,並使切語上下字之清濁趨於一致。由於該書兼具《切韻》系列韻書如《廣韻》、《集韻》等與等韻諸書如《韻鏡》、《七音略》、《切韻指掌圖》、《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等之功能,實在是研究漢語音韻學最重要之典籍。唯要使用該書之前,必須先具有漢語聲韻學之基本概念。為使讀者具有基本之聲韻學常識,諸如「反切」、「陰陽」、「清濁」、「洪細」與「發送收」等,特於本書篇末附錄拙作《閩南語聲韻學》中〈反切〉、〈陰陽清濁與發送收〉、〈等韻及韻鏡之使用〉數章,以供讀者參考。

就個人之心得,研究聲韻學應以科學方法去分析該字之聲類、韻類、陰陽、清濁、開合、洪細以及發聲送氣等構成因素,才能相互發明、運用自如。與夫藝文創作不同之處,在於藝文創作是主觀的、感性的;而治聲韻之學,乃是客觀的、理性的及科學的。以此認知,去研究聲韻之學,方不致於誤入歧途,故特別揭出「明陰陽、辨開合、審清濁、分洪細、別今古、判其發送收」以為開啟聲韻之秘鑰。果能如此,則古音之學明矣達矣!聲韻之學至矣盡矣!

《音韻闡微》雖屬清康熙敕纂之書,然或因手民刻版之誤,或因疏於校讎,以致訛誤之處極多,因就目前所發現者,採章節附註之形式置於頁下,以便讀者參閱。

閩南語之源流,可自漢、魏、晉、唐之中古音,上溯至三代之上古音。其間歷經數千年之演變,而有古音、今音、讀音、語音、方音、轉音之異,加之各種時空因素,造成語言之訛變,然而演變之程序,自有其一定軌跡可循。本書之目的,即在嘗試披露此一軌跡以方便一般學者之學習或進一步之研究。

對於研究閩南語聲韻之學者,如能兼具古典詩學之根基,大抵較易進入情況。蓋因古典詩作者,對於韻部率皆有較為深刻之體認,尤以平水韻之平聲三十韻,可說是爛熟於胸。本書即依據《音韻闡微》以深入剖析並一一標明平水韻平聲三十韻及其相承之「上去入」各韻之讀音與語音。如此,讀者對於一○六韻之音讀當可了然於心,庶幾一掃但知平仄卻無法發出正確音讀之窘境。

本書之成,雅承李茂祥、程添財兩位先生及陳敏慧女史不辭辛勞幫忙校讎,盛情美意,感荷在心,特此申謝。

民國第二辛卯之夏                    林正三於臺北惜餘齋

 
附及:內文因有表格,編排不易,故以pdf檔案顯示,敬請見諒。
      原書定價:新台幣350元,實價300元,運費另計。十本以上訂價八折免運費。
      電  話:0937-213-385  林正三

 


 

 

留言板

分享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