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文獻刊物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文獻刊物 navigate_next 論文 navigate_next 近代詩僧研究--以有詩集者為主

近代詩僧研究--以有詩集者為主

點閱次數:240
下載次數:8

出版社: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版地:臺北市

 

本會會員學術論文(博士論文)

  所論詩僧之中,釋善慧、釋本慧兩法師,民國三十九年以後出家,未在論文所考「近代」範圍。另有日僧伊藤壺溪(賢道),則是《臺灣日日新報》編輯長,本社創社社員,俱與本會有關。並附網站傳記聯結,俾便閱讀。論文〈摘要〉並附如下:

  詩僧能文能詩,於佛教為詮釋及傳播義學之主要族群,面對時代演變,有其因應之道,是以本文針對「近代詩僧」探討,以提出個人觀點。
  僧詩文獻搜輯不易,本文以光緒二十四年(1898)維新運動起,至兩岸分治(1950)止,此中五十三年為近代。先就已知詩僧之詩文集有唱和、序跋,或《年譜》曾述及能詩者,清查此期間出家且有詩集之詩僧。次就詩僧考其所處之時代背景與個人生平,由共同環境與個別遭遇,以掌握探討對象。三就詩僧之義學,清查著作文獻,並由《楞嚴經》與《起信論》探討其義學及辨偽立場。四就詩集檢視詩之文獻問題,並由「僧」之本位,與「詩」之本色,雙向考論文藝特色。五就佛教題材,由傳播信仰與頌贊二類,考論僧詩之文藝形態。
  經探討發現,於本文「近代」定義內,詩集見存者有十七人,詩集未見者,亦有十三人。其所處維新運動之後,全國彌漫提寺產充辦新學堂之思維,引發僧人保護寺產及辦僧學運動。民國以後,更加強辦僧學,甚至組織人民團體,向政府表達寺廟管理之意見。   義學方面,對《楞嚴經》及《起信論》之偽經說,普遍存在反駁之論,惟月溪嘗疑《起信論》。著述方面,重點在如來藏之詮釋,以圓瑛之《楞嚴經講義》成就最高,太虛於《楞嚴經》及《起信論》之註疏,於駁偽立場,尤具時代意義。慈航《大乘起信論講話》以白話文行之,亦是時代特色。
  詩作方面,虛雲、弘一、曼殊、海燈等詩集,皆錄有未出家前之詩。創作則因僧人身分,普遍受佛教戒律之影響,致使「僧」身分與「詩」文藝之間,存在一定之衝突,協調此衝突以從事創作,則有不同表現。至於僧詩之評論,多由文士角度評僧詩,忽略僧詩應有之本色,變成儒詩之閏位。
  僧詩之佛教題材,具有傳播信仰作用,其頌贊對經典所載及古德,更有凝聚信仰之力,對今人亦有發揚幽德,引起關注。惟自題小照係贈信徒而作,普遍含有說法之意。

留言板

分享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