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叔《花延年室詩》研究
出版社: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版地:臺北市
本會會員學術論文(碩士論文)
所論李漁叔,係本會顧問羅尚參議、張夢機教授之師,既與本會有關,謹附論文〈提要〉附下,並聯結羅、張兩顧問傳記,方便閱讀。
有關李漁叔生平,李氏〈廈門海濱三十初度〉稱生於「廈門海濱漁家,地名石梧村。」考漁叔父翰屏,初娶帥氏,帥氏無子,為納向姬、鄧姬。向氏病沒,生子明善亦早夭。鄧氏生明志,即漁叔之名也。
漁叔師趙靜園,與翰屏為通家之好,靜園作〈帥宜人墓志銘〉,謂:「翰屏之蒞雲霄也,宜人挈鄧姬賃漁舟先發,鄧姬生子舟中。」所生即漁叔,當以是為正,並附於此,他日出版再作修正。特為近年大陸出版興起,得【湖湘文庫】《趙啟霖集》,論文嘗考及,是以知之。
〈提要〉
本文以詩為精致文學,且能反應時代與表現自我,作為研究之出發點,藉以探索古典詩在近代環境中之發展,整體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先闡明研究之動機與方法,次就研究文獻清查,以確立研究之範圍與運用之文獻,內容分為作者詩集之版本、詩詞論述及筆記文章。
第二章係就詩學淵源為考述重點,分為生長環境、家世淵源及師承等三節。生長環境就地理位置及人文背景略作探索;家學淵源係就曾祖、祖與父三世考述;師承則就李漁叔文章所曾提及者進行探索,以了解作者之詩學背景。
第三章係由詩學之形式論,觀察李漁叔之古體詩與近體詩之詩學藝術。第一節為古體詩部分,以七言詩為重點,由聲律與韻腳切入探討,分為平韻一韻到底、柏梁體、奇數句、長短句等篇考述。第二節以近體詩為主,就鍛鍊之角度,探討煉字現象與成就。次由鍊句探討詞意之聯結方式,再進一步就詩句之疏密探討虛詞之運用。
第四章係針對詩之內容進行探討。第一節首先確立賦、比、興三義均藉意象作用以發揮,進一步由「象」與「意」二方向進行探討,於象則取禽鳥與花卉,以探討作者之表意特色,於意則由懷古、戲筆、口占等題類,以窺探作者對於象之運用。第二節乃探討詩中所陳述之內容,先就作者生平各時期,探討其詩之表現方式與經歷之關係。次就思想方面,由作者使用佛教語彙之角度,以探討創作思維之內涵。
第五章探討李漁叔詩風,乃延續形式與內容兩方面之探討。第一節係就唐詩與宋詩於比興技巧之差異,以探討風格特色。第二節繼就近代漢魏詩派及同光詩派以觀察李漁叔所受之影響。第三節則就近人評語以觀察李漁叔之詩風。
本文藉由上述考述,勾勒李漁叔詩之完整形象,並對近代文學發展史註入新的觀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