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文獻刊物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文獻刊物 navigate_next 論文 navigate_next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

點閱次數:112
下載次數:0

出版社: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出版地:桃園市

 

本會會員學術論文(博士論文)  
提要
  本論文探討《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主要是針對「作者」問題進行反思。漢朝以後的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無論那一種批評方式,大體上而言都蠻重視「作者」,批評的目的也常在於指導寫作,為了訓練出一個好作者。
  十八、九世紀時期的西方文學批評也以作者為中心,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文學批評家們將焦點放在作品意義的解讀上,所以開始檢討甚至挑戰長久以來文學批評研究「作者」的傳統,幾十年間,漸漸形成一股反作者中心傾向的文論。拿這套文論來與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對照,則可以了解大部分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家的目的是要了解作品背後那個寫作的人,作品或文本只是工具;而現代西方文論家的目標在詮釋作品或文本的意義,當然作者就被邊緣化了。然而無論中、西文學批評論述,對於「作者」內涵及其所關涉的各方面問題都很少深入而全面地分析探討,因此無論是反對或支持以作者為中心的文論,都應該以對「作者」的認知為基礎,如此方能進行有效的討論。
  《文心雕龍》雖非以「作者」為主之論著,然而劉勰在其論述內容中却已經表述了他對「作者」內涵的認識及對相關問題的了解。在此書中,作者指的是執筆為文者。而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則有「才」、「氣」、「學」、「習」、「思」、「情」、「志」七者,皆以「心」主導。「思」代表「心」的思考運作,「情」代表「心」的感受知覺,「志」代表心的意圖及方向。這三個維度交互影響,有時相互增強,有時相互節制,而它們都是「心」的基本功能。其餘四者或具於內,或由外凝塑,分別決定了作者寫作能力的高下及其作品的特質。而劉勰也注意到環境與作者的關係,並論述作者所處環境如何看待作者。並進一步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寫作,包含了做為典範的理想風格類型、進行寫作應注意的原則,以及進行理想寫作的心理歷程。對關於「作者」各方面問題的探討,都有相當深入的見解。
  從劉勰所論,可知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對「作者」曾有過清楚的探究描述,只是後來的文論家對此往往從道德情操、歷史研究、風格印象來討論,罕有自創作活動本身而論者。《文心雕龍》所提出的「作者」理論相當深入而周延,可以此為基礎建構屬於中國文學批評的「作者」理論。而對照西方文論,亦可讓人了解中、西文論各有不同的立場與背景;《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或可使現代西方反作者中心文論者換個角度來看待及思考「作者」問題。

留言板

分享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