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文獻刊物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文獻刊物 navigate_next 論文 navigate_next 臺灣苗栗地區古典詩研究

臺灣苗栗地區古典詩研究

點閱次數:251
下載次數:4

出版社: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專班    出版地:臺北市

 

本論文研究為「苗栗地區古典詩」,研究主體以「古典詩」為主軸,光緒十五年本縣開始設縣,故研究範圍大抵以此一時期之「苗栗縣」行政區域為研究界限。
  全文一共分為九章,各章節的劃分是以歷史演進的朝代為主軸,從清代、日治、臺灣光復後,各時代的古典詩皆有其歷史背景,所蘊含之古典詩各有其特色。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緣起,界定研究範圍及研究內容的概述介紹,針對研究方法與文獻資料的探討加以闡釋。
  第二、三章為清代苗栗地區古典詩闡述:第二章主要以遊宦詩人之作品為主,苗栗開發稍晚,遊宦詩人之作,則成了苗栗開發史的重要文獻。第三章則以縣籍作家為研究範疇,清代後期縣籍詩人的輩出,為苗栗古典詩開啓嶄新的風格,亦是本區古典詩作最璀燦的時期。
  第四章、清代、日治時期非縣籍人士詠苗栗:從非縣籍詩人所作有關本縣之紀遊詩、詠懷詩、詠史詩、采風詩-竹枝詞,探討本地區之人文特色,由他人之手寫出苗栗史蹟,還原史料真相及客觀性。並從詩中理出本區作者的交遊網絡。
  第五、六章 為日治時期苗栗地區古典詩之闡述:日治時期是本區古典詩發展的顛峰期。在日人高壓懷柔政策,詩人如何在政治的夾縫中求生存,傳播漢文化,利用擊缽吟會,凝聚詩人力量,建詩社以結合並團結詩人,以詩之諷喻精神來對抗日人的武裝統治。
  清廷割臺,造成了臺灣人民最可悲的一段史實,詩人藉由詩作以抒心中鬱悶。詩人以詩史之筆,一一控訴日人的武力鎮壓臺灣人民與屠殺我同胞,一字字的血淚詩,道盡苗栗人的「義民」精神。不肯屈服日人統治的詩人則退隠山林、耕讀田野,表現出客家人的「硬頸」個性。
  出身日治時期的詩人詩作則因「皇民化」政策的奏效,詩題中出現了對日本政府歌功頌德的內容,忘其根本實由環境之使然,亦可以令人理解。
  第七章、光復後苗栗地區古典詩發展:主要是將光復後至「苗栗國學會」的成立,其古典詩遞延與發展做一分析。由於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詩社」運作幾近停擺,隨著國民政府到苗栗定居的外省作家,為本區古典詩注入新血。在于右任、何志浩、賈景德辦雜誌,結合地方詩社重要人物,重新賦給詩人重要歷史使命,詩題之作除了濃厚的鄉愁之思,亦有積極的愛國精神。
  隨著時代的變遷,古典詩在今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多元景象,除了客家人重視子女教育的精神融入詩題外,關懷社會及客家人注重傳統的教化美德,亦於詩中展現。
  第八章、苗栗地區八景詩之遞嬗:最能表現本區地方特色為「八景詩」,「八景詩」之遞延從清代、日治、光復後,隨著時間改變物換星移,皆呈現不同風格,詩人從景中的意象藉詩來呈現。
  第九章、結論:將苗栗古典詩整體發展與演變作一歸納,並將本論文作一全盤綜觀結論。

留言板

分享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