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文獻刊物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文獻刊物 navigate_next 論文 navigate_next 基隆書法發展研究

基隆書法發展研究

點閱次數:148
下載次數:0

出版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出版地:新北市

 

基隆自古即有:「基隆無城、吃飽就行」 的俗諺,說明此地住民多為外來移居者,對當地的認同感較薄弱;因全市百分之九十五為丘陵地,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氣候潮濕,且遲至清領末期才以著礦產與戰略地形受到主政者注意,卻也仍未能擺脫以勞務、戰場為主的命運;以致未有如臺南、鹿港等地的文教風氣早已盛行,基隆文風的開展是在日治期間,而書法風氣的推動也是此期間正式開始。
  1903年7月「基隆曹洞宗佈教所舉辦書畫展」,遂由此拉開基隆書畫展覽之序幕,並漸而興盛。至1933年由臺籍人士籌組的基隆「東壁書畫會」成立,開始延伸遂有於1939年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書畫展覽會」,在1940年改組成「基隆書道會」後,一系列書法相關活動開始推展起來,帶動基隆在日治時期鼎盛的詩書藝文風氣。及於戰後,政治曖昧、百業待甦的社會風潮中,基隆書道會在前輩書家的努力下,加上于右任、賈景德等黨國元老的期勉協助,而順利復會並再掀起一波高潮,繼而於2012年基隆「書法之都」成立。
  本研究以基隆書法發展為主軸,探討基隆於清末時期仍是一幾無開發的荒夷之地,而在進入日治時期因受都市化與西式教育後,並帶來嶄新的藝文活動,遂影響地方上詩書風氣的盛行。除了對日治以前的基隆歷史略作概述外,並以早期游宦文人之書作與地方碑碣遺蹟做紀錄分析,並針對日治時期基隆之文教、宗教展覽、詩社、基隆書畫會形成及發展、地方前輩書家的奉獻作深入探討,最後以戰後基隆書道會復會,對基隆地方藝文風氣的影響,繼而成為基隆市文化特色作分析,並總結基隆書道會對基隆書法發展的歷史意義,書法傳承與願景的期待。基隆書道會對基隆地區藝文風氣的影響,與對臺灣書壇的貢獻不容小覷,期以本論之研究能給予肯定的歷史定位,並為以後臺灣地區書法發展研究提供參考。

留言板

分享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