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文獻刊物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文獻刊物 navigate_next 論文 navigate_next 文化變遷下的臺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

文化變遷下的臺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

點閱次數:104
下載次數:0

出版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論    出版地:臺北市

 

論文〈摘要〉移錄

  論文提要「傳統」與「現代」乃是一組相對的概念,一般而言,知識分子跨越日治與民國二時代者,可歸納有三類:一、現代自由主義者;二、傳統兼現代者;三、漢式傳統者。本文所處理者為二十世紀在臺灣現代化之後遺存的漢式傳統文人。「傳統文人」是難有標準的定說,唯大抵出身於士紳、地主的世家或世族,曾受傳統儒教倫理或私塾教育者,因此多屬雅好漢學,甚至又從事研究者。黃得時可說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時代因子而言,本文論述範圍環繞黃得時(1909-1999)的生涯作為論述的中心,而追溯其父祖之輩來臺定居的前後過程,作為對其家庭背景初步認識的橋樑,進而思考文化變遷下黃得時家族的處境及其面對的問題。時間橫跨近百年,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所使用的語文有文言文、白話文(中國白話文、臺灣話文)、日文。不可否認臺灣統治政權的更替,乃造成臺灣社會文化變遷最主要的因素所在,故同時擬藉此一專論的研究透視其時臺灣傳統文人的真貌及其在臺灣文學史上的定位,並省思當時之社會現象。本文選擇以文學、政治的角度切入,自認應可較為貼近研究之重心,正因衡量黃得時的家庭出生背景及其後接受私塾、日本殖民教育的經歷-亦即同時接受舊式傳統教育以及現代化但深具民族歧視的教育制度,其一生作為足當臺灣傳統文人這一特殊階級面臨文化變遷的一個代表,藉由本文的探討,應可提供些許對臺灣文化變遷的深入瞭解。本文共分五章,凡十五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方法,接著談到文獻探討以及本文的三個限制。
  第二章主要在介紹黃得時的家庭背景,以及其思想形成的背景及過程,特別是五四運動的影響以及民族自決的啟示。
  第三章,敘述其家族身為傳統士紳階級在日治時期所受的待遇以及他們看待傳統的方式、對時代潮流的回應方式,及其與統治者的關係;第二部分則針對黃得時參與的文學團體、主編生涯,探討他與當時臺灣文壇的關係及影響;第三部分的作品探討,黃氏有三十餘篇日文作品(包括戰後的一篇),本文以筆者之前請教日文老師所得之日文翻譯為主,參酌《臺灣文學集②》的部分翻譯,兩相對照,來掌握其作品全貌;第四部分拿黃得時與同時期的文人:張深切、楊逵、楊雲萍三人作比較。
  第四章時間跨入到當代,首先針對五、六O年代的社會狀況與統治者的關係,作一陳述。本文以其獲聘進入臺大,是日後從事於學術研究最為關鍵之處。接著探討黃得時文化思想的轉變,逐漸與當代統治者利益結合的過程,著重在其與戰前的分野。第二部分著眼於戰前、戰後「意識型態」的轉變與剖析。第三部分是對其作品的探討,此時作品主要是承襲日治時期的研究。第五章總結全文,從限制、成就、文學評論家的定位思考、一生綜覽四個層面,將文化變遷與臺灣傳統文人的諸多糾纏,藉由對黃得時的歷史定位,提出更深一層的省思。

留言板

分享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