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閩南語音讀有聲網頁...==☞

五言律詩簡介

    「律詩」和「排律」(或稱為長律)。
    除了五言律詩及七言律詩外,還存在一種特別的律詩,
    稱為小律、三韻律詩,或三韻小律。
    律詩在押韻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須押韻,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韻。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
    五言律詩除了對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五個字,
    每首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總共八句,全首共四十個字。


律句句式

律句有存有四種格式;其中又可分「以平韻為開頭(平頭)」以及「以仄韻為開頭(仄頭)」。律句句式:

句式

五言律句

七言律句

a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A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B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格律

律詩由律句組成,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結構:

平仄頭

首句韻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平起式

不入韻

bAaBbAaB

aBbAaBbA

入韻

BAaBbAaB

ABbAaBbA

仄起式

不入韻

aBbAaBbA

bAaBbAaB

入韻

ABbAaBbA

BAaBbAaB

分辨一首律詩是平起式還是仄起式的關鍵在第一句第二字: 第二字平聲,就是平起式; 第二字仄聲,就是仄起式。

✿格律中的幾個注意點:

1. 七言詩句第一字平仄不論。 2. 除B式律句,律句的頭節上字平仄不論;B式律句頭節上字限平聲,否則犯孤平。 3. 腹節上字的平仄,以依律為正,不依律為變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B式)可以變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屬於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平仄仄(b式)的腹節上字為仄的時候,頭節上字必須平聲。

090-經鄹魯祭孔子而歎之


唐玄宗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夫子何為者?
栖栖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091-望月懷遠


張九齡
五言律詩
(押支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09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093-在獄詠蟬


駱賓王
五言律詩
(押侵韻)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094-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五言律詩
(押真韻)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095-雜詩


沈佺期
五言律詩
(押庚韻)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096-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五言律詩
(押灰韻)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097-次北固山下


王灣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098-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五言律詩
(押侵韻)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099-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五言律詩
(押微韻)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100-贈孟浩然


李白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101-渡荊門送別


李白
五言律詩
(押尤韻)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02-送友人


李白
五言律詩
(押庚韻)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03-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五言律詩
(押冬韻)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104-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五言律詩
(押文韻)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