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香[1]
Theng-hiong
側耳希佳兆,爇檀[2]清夜求。
Chhek-ní hi-ka-tiāu,jia̍t-tân chheng-iā kiû
鏡攜心默禱,筶[3]允願方酬。
Kèng hê sim be̍k-tó,kò ún goān hong-siû
Thò͘-éng kong-hui thiat,liông-iân khì-bī hô͘
平安和篆出,豔福幾生修。
Pêng-an hô-thoàn-chhut,iām-hok kí-seng-siu
【文意解釋】
側著耳聽希望能聽到好的消息,燒起檀香祈求能有個清靜的夜晚。攜帶著明鏡在心中默默禱告,用筶占卜希望能得到應得的酬賞。月亮上的陰影讓映照的光輝相當清明,燃燒龍涎香的香氣也在這樣的夜晚裡浮現出來。能夠感到平安,這樣的豔福是幾生才能修來的。
[1] 此詩收於《風月報》第七十四期,「詩壇」欄,瀛社例會,1938年10月17日,又載《臺灣
日日新報》,「臺日漢詩壇」欄,1938年11月2日,夕刊第四版、《夢春吟草》。編者按:《臺
灣日日新報》題作〈鏡聽〉。
[2] 檀:常綠喬木,產在熱帶及亞熱帶,木質堅硬,有香氣,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藥。
[3] 筶:音/ㄍㄠˋ。古代占卜用具,用類似於蚌殼的兩半器物製成,合攏拿在手裡,擲於地,觀
其俯仰,以占吉凶。
[4] 兔影:月兔的影子,指月亮的陰影。
[5] 龍涎:又指龍涎香,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從抹香
鯨消化系統所產生。其味甘、氣腥、性澀,具有行氣活血、散結止痛之效。